李四为什么喊卓老七的老婆大嫂?
写隐逸村是否是被庞飞燕泄露出去的时候,我除了这个问题外,其实还有一个困扰了我蛮久的不解之谜,那就是:卓夫人为了救李四挡下卓云射出的暴雨梨花针时,为何李四会喊她大嫂呢?她是卓老七的老婆,难道不应该是弟妹吗?
我以前会觉得这是不是一个口误的bug啊!但细想想也不应该,这若是口误,电视剧又不是直播,重新拍这一句补个镜头不就可以了?
于是,我又看了一遍隐逸村的案件,这部剧就快跟原版《还珠格格》一样要被我盘包浆了。
我起初想着崇庆七鹰的结拜或许是按武力值来的,但后来又想着也不太合理,古代结拜一般都应该是按照年龄来排序的,就像《还珠格格》中的紫薇和小燕子结拜时,小燕子都愣是要把自己的生日换到八月初一才争了个姐姐的名头。
展开剩余97%至于为何唐二的孙子卓云会跟凌老大他们的孩子凌楚楚、杨开、朱正德同龄,那只能说明唐二可能结婚比较早,当初完成狸猫换太子任务,大家拖家带口逃到隐逸村的时候,唐二就是带着妻子、两个女儿一起的,而凌楚楚是在隐逸村才出生的,她跟包拯说她的母亲刚刚怀孕,她爸和几个叔叔就带着家人隐居在此了。
当时七兄弟估计除了张三、李四外,都是结了婚的,只不过他们的妻子都是很早就去世了,只有卓夫人是唯一活下来的,也是唯一一个知道他们七兄弟身份,知道唐二一家死因的。
剧里卓云曾说,在唐二不想隐居的时候,卓七就已经跟唐二的大女儿有了感情,所以才会有挖地道救人那一出,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过,卓七其实就是一个隐形的渣男,隐逸村这个案子若不是因为他的多此一举,不是因为他的渣,根本也没有二十年后的这场复仇。
他那个时候肯定是已经娶了卓夫人了,不过估摸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两人没啥感情,反倒是对唐二的女儿,相当于他的侄女有了感情,这就有点儿像《又见一帘幽梦》中的费云帆和紫菱了,但再怎么算唐二的女儿也是小三,我觉得唐二想要离开隐逸村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不同意自家女儿跟卓七在一起。
再说回卓夫人,她看着年龄明显比李四都要大一些,如果说崇庆七鹰是按照年龄排序的,那可能她比卓七至少要大个一轮这样吧,我觉得她应该属于古代那种童养媳,到了年龄就嫁给卓七为妻,那崇庆七鹰大逃亡的时候自然也是要把她给带上的。
卓七虽然不喜欢卓夫人,但毕竟有这么多年相处的情分在,他和唐二的女儿眉目传情的事估计卓夫人也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对方不捅破,她也就装聋作哑算了。
或许也是因为愧疚,卓七把唐二的女儿安置在山上,还时不时上山去探望,这算是实打实的出轨,不久后卓夫人和唐二的女儿都怀孕了。
这里也蛮奇怪,按照楚楚的说法她娘是怀她的时候隐居的,而她和卓云是指腹为婚,那也就是说卓夫人也应该是差不多时间怀孕,这样算起来唐二岂不是刚到隐逸村没多久就想着走啊,我当年还以为他至少是隐居了好几年觉得烦了才想着离开呢!
可惜卓夫人的孩子生下后没多久就生病了,基本没啥医好的可能,卓七那时候就盘算着把在山上出生的卓云带到家中抚养,因为他很清楚唐二的女儿从来没有一天放下过仇恨,杀父之仇唐二的女儿居然还愿意为卓七生儿育女?
于是卓七借着把卓夫人的孩子带出去医治的理由,把卓云带了回来,虽然孩子小时候都长得差不多,但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卓夫人看到卓云自然也明白了自家孩子已死,她也一直都清楚卓七的心不在她身上,这个孩子是谁的不言而喻。
可卓夫人是个心善之人,她假装不知,把卓云视如己出。
奈何卓七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我都不知道他到底咋想的,如果不希望卓云背负仇恨,就不应该让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啊,结果让卓云活得很纠结,母亲让他复仇,父亲又阻止他报仇。
卓七本来想着自己最年轻,只要让卓云答应自己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复仇,那就可以避免这场悲剧,但他没想到自己会突然得了急病,成了第一个死的人,这也就给了卓云报仇的机会。
卓云手持暴雨梨花针,杀人轻而易举,要不是最后包拯揭露真相,卓夫人替李四挡下暴雨梨花针,卓云就已经完成复仇任务了。
而李四在紧急关头喊的那句“大嫂”我认为就是因为卓夫人是卓七的童养媳,年纪上可能比李四都要大,再加上他们又不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弟,所以为了表示尊重,李四就称呼卓夫人为大嫂,不然喊比自己大很多的人弟妹总感觉也会有些奇怪。
在《少年包青天》这部剧中,除了隐逸村外,血祭坛是第二名把我吓到过的案子,尤其是包拯梦中要带他去侉仡族的那个老人,一转头把我吓惨了。
重温这个案子时我一直有一点不明,那就是我发现常雨不仅鼻子灵,收拾蟑螂的速度也是杠杠的,我都怀疑她是不是也有一定的武功啊!
蒙放和常雨原来是侉仡族的一对兄妹,但是他们却装作完全不熟悉的样子,一个在街上卖香料,一个在天鸿书院当音乐老师,他们的目标就是杀了当初灭了侉仡族的四个人,为族人报仇。
首先,报仇自然先要把仇人引来,蒙放为此在天鸿书院的后山造了一个祭坛出来,还雕刻了四种死法,一是想要利用侉仡族有宝藏的消息吸引仇人到庐州,二是想要伪造出是诅咒杀人的假象,以此来躲过杀人嫌疑。
为此蒙放还故意放出谣言说后山有鬼,就是担心在造祭坛期间有人进去发现这个秘密,结果墨菲定律应验了,跟公孙策吵了一架后的展俊到后山去想摘个暮颜花回去还给同学宗邦,可刚到没多久就碰上大雨,这场雨救了帮常雨拿项链而被困火场的包拯,却害死了展俊。
展俊看到有山洞就想进去躲雨,刚好就碰上了正在弄祭坛的蒙放,因为担心自己的计划败露,蒙放只能狠下心用锤锤死了展俊,还连夜整了一个恶鬼捶胸的石像,并把展俊的尸体搬回他的房间。
第二天,同学发现展俊没出现,包拯和同学到他的房间才发现他已死去多时了。
起初大家都怀疑凶手是公孙策,因为整个书院只有他跟展俊吵了架,展昭为此还差点儿就破了杀戒,后来是包拯查到了展俊的指甲里有暮颜花的花粉,大家又一起去后山见证,这才解除了公孙策的嫌疑。
跟着一起去后山的常雨知道蒙放已经完成了祭坛的工作,她故意说这有个山洞来引起大家的注意,让大家发现了祭坛的存在,也发现了跟展俊死法一致的石像,让大家误以为展俊是误闯了祭坛才被诅咒杀死的。
这祭坛的事一传开,当年没得到侉仡族宝藏的四个人又蠢蠢欲动了,蒙放先杀了没什么武力值的阳大人,而后又把曾经做过武官的应明院士杀了,同样都是让他们的死法跟祭坛的石像撞上。
不过在杀应明院士的时候出了点意外,应明院士的房间里刚好有《回乡偶记》这幅字画,他紧紧地拽住诗中的“音”字,想要告诉大家凶手是音乐老师蒙放,蒙放得知他的意图奋力抢夺却也只抢走了一个“立”字。
于是,蒙放为了撇清嫌疑,就利用常雨的杏木香先把木都统迷晕,然后砍下他的头,让他穿上蒙放的衣服,这样包拯他们一看就以为死的人是蒙放。
在杀死木都统之前,蒙放也早就已经把瞎子给杀了,还把他五马分尸,又给他穿上木都统的衣服,让他骑着马抱着木都统的头回军营,这一幕当初也是吓坏我了。
但这里我重温的时候觉得bug还是蛮多的,先是瞎子闯入祭坛被抓入狱,然后当晚包拯、展昭、凌楚楚、常雨被木都统用迷魂香给迷晕,按照蒙放的说法,包拯昏迷的时间最长,是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
此时木都统还没死的,他还跟包拯他们假模假式的说瞎子被人救走的消息,随后仑日经找到包拯跟他说书斋的老板要回来了,公孙策已经赶过去,蒙放没有跟着包拯他们一起去,而是变成黑衣人赶在他们之前刺杀书斋老板,因为他知道书斋老板一说字画,他们就会怀疑自己了。
但书斋老板福大命大没死成,包大娘医治加上她说醒来差不多要两个时辰,我就算这时间是五小时,包拯他们在字画中找到线索赶去书院找蒙放,路上就遇到了常雨,常雨骗他们说木都统出城了。
包拯一行人赶到书院时天已经黑了,仑日经他们说蒙放下午就把自己关在房间,此时常雨表示闻到了血腥味,推开门就看到一个穿着蒙放衣服的无头人,包拯他们是紧随其后的。
包拯为此颓废了差不多两天左右,公孙大人的一句话给了他启发,让他想到蒙放的是尸体并不是他本人,然后他又灵光一闪想到常雨之前给他助眠点过杏木香,第二天醒来床下全是蟑螂。
于是他到蒙放的房间拼命找蟑螂,最后在床底下找到了一堆蟑螂,这才破解了这个案子,知道蒙放是假死,他才是真正的凶手。
但蟑螂肯定不会是点杏木香就立马挂的,按照时间线来推断,蒙放的时间很紧张,刺杀书斋老板,然后还要杀木都统,并给他换上衣服,再把他的头放到冰窖里,压根儿没有时间去收拾蟑螂了。
所以包拯推测是常雨赶在他们进房间之前把蟑螂打扫干净的,可是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又要假装推不开门,又要大叫,又要把蟑螂扫到床底下的呢?
莫非常雨也是个有武功的仔?而且还会弹琴,可以到给蒙放做不在场证明的技术,感觉真是太牛了!
在写六子是否死了的文章中,我就有提到过隐逸村被屠的这一点,这个很多人都猜是不是庞飞燕泄露的秘密,于是我又把隐逸村的案子重温了一遍。
在包拯他们还没到达隐逸村之前,路上是有发生过一件事的,有一群人在搜马车,态度粗鲁,看着像劫匪,但看着马车上的上等丝绸却一点儿不动心,只往马车上能藏人的地方搜,这很明显就是找人的。
后来,包拯和他们在一家茶铺上见面了,那群人把位置都占了,包拯只好和凌楚楚、展昭拿着茶到外头去配着蚕豆吃,结果包大娘这个大厨炒的蚕豆太香了,引得一个黑衣人非要来买包拯的蚕豆吃,不卖还硬抢。
展昭和凌楚楚自然是看不过去,双方就直接开打了,心疼蚕豆的包拯被撞倒在地还晕了,这时候封一寒出场,那就说明这群人肯定是庞太师的手下,展昭上前理论表明多少钱都换不回包大娘炒的蚕豆,封一寒二话不说,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直接一刀砍掉了其中一个人的手。
这件事当初我看的时候以为只是一个小插曲,但现在重温我觉得封一寒他们应该是在找崇庆七鹰。
在之前写《少年包青天》这部剧的bug时,我就有在文章中提过“隐逸村并不想传言说的那般隐逸”,它并不是一个单纯可以自给自足的村长,是靠刀厂来营生的,刀具要出售赚钱,也就是说他们是需要进村出村来做买卖的。
所以我估计庞太师他们应该也是得到线索,才会在附近搜人的,因为如果是来找庞飞燕的,那不至于敢直接用刀在那翻找,毕竟是太师千金,要是不小心误伤,庞太师还不把他们给灭了。
后来凌楚楚带着包拯和展昭没走多久就遇到了杨开和卓云,她是希望包拯能够帮助她破案,找出杀死卓老七的凶手,为她的爸爸洗脱冤屈,并能够把她爸凌老大给找回来。
隐逸村的案子不多介绍,相信大家也都很了解了,这个案子当年可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童年阴影,七具干尸配上那诡异的音乐,如今重温我都还是觉得有一丢丢瘆得慌。
村子里的七个叔叔辈25年前是皇宫的大内侍卫,因为关系好就结义成了七兄弟,合称“崇庆七鹰”,他们奉了皇后和庞太师的命令完成狸猫换太子的工作,知道回宫肯定会被灭口,所以七人连皇宫都没回就直接举家逃亡去了。
他们原本约定好这辈子都在隐逸村生活,可没想到唐老二却不愿意继续隐居了,他想带着妻女离开,其他的兄弟自然不答应,因为他这一出去万一被庞太师的人发现,那他们的行踪肯定也会被泄露出去的,谁能保证被抓到后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下也能死守秘密呢?
于是,其余的六人就决定自己动手把唐老二一家给杀了,奈何唐老二的独门暗器暴雨梨花针很厉害,他们也只能做到把对方逼进破窑,还狠下心放火把唐老二一家七口人都给烧了。
但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卓老七跟唐老二的大女儿有私情,他趁着大家不注意就利用自己盗墓的本事到窑洞里把心上人救了出来,还伪造出了七具残缺不全的干尸。
之后,卓老七把心上人安置在山上,并传出谣言说山上有猿人,这样他就可以时不时地到山上私会,不久还跟她有了一个孩子,恰巧家中的卓夫人也生了一个男孩,可惜刚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卓老七就干脆把心上人的孩子调包过来让卓夫人抚养。
说是想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环境,但他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知了他真相,经常带卓云去山上见亲妈,以致于卓云从小就被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这才有了隐逸村这个案子,整个叔叔辈除了早早病死的老五,被杀得只剩下一个李四叔。
在破案期间,庞飞燕先是无意中被捕兽夹给夹住了,然后又被包拯一棍子给敲晕,喜欢破案的她就误打误撞地在隐逸村住了下来,并一起参与破案。
找出凶手后,听到包拯他们要去京城,庞飞燕是百般阻挠的,但包拯是要去考试的,她也不好说什么,按照剧里的时间线推断,她是在跟着去京城路上的一个小镇被庞太师找到的,白天到晚上靠腿走也不可能走得很远,这就说明庞太师的人已经得知隐逸村的存在了。
隐逸村虽然说是让他们躲了二十多年,但正如前文所说的,隐逸村靠刀厂营生本就不隐逸,迟早有一天也会被发现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秘密应该不是庞飞燕泄露的,庞飞燕被抓回去顶多也就是说说经历让庞太师确定隐逸村里的李四叔就是他要找的崇庆七鹰。
那天写关于六子是否死了的文章时,我又重温了翻龙劫整个案子,然后我又多了一个不解之谜:这八贤王和李妃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秀珠当初自杀把八贤王选定成凶手的时候应该是没有考虑那么多的,她只是从小太监林忠邦的口中听到了关于包拯屡破奇案的秘密,也知道八贤王不仅一次出手救过包拯,恩人出事,以包拯的个性肯定会倾力帮忙的,这样或许就能揭秘当年狸猫换太子的真相了。
不出所料,包拯在庐州看到八贤王即将被问斩的消息,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快马加鞭的带着公孙策和展昭赶到京城了,为了能够验尸清楚,他还特意让楚楚带着包大娘一起进京。
到了京城他连住宿都没来得及解决,就直接跟公孙策去找了八贤王了解整件事的始末。
皇帝25岁生日的这天,按照规矩是要百官云集举行祭天仪式的,可没想到大家推开大殿门就看到了手持带血烛台的八贤王,地上还躺着一位宫女,这让八贤王百口莫辩啊!
偏偏八贤王也不能证明为何会比别人提前到大殿,因为他随身携带的诏书在他醒来后不翼而飞了。
在这个时候皇上就算有心想要保八贤王也很困难,虽然一个宫女的生死对皇宫的人来说不足挂齿,但毕竟这相当于是在众目睽睽下发生的命案,庞太师表面维护说是可以调军队来堵住悠悠之口,实则就是向皇上施压,逼他严惩八贤王。
所以皇上没办法,只能下令斩杀八贤王,但也是尽量想办法拖延时间给包拯破案了。
凶手的事没有线索,那就只能从死者秀珠身上找,经过调查发现她喜欢听包拯的故事,喜欢去六子面馆吃东西,还有就是太后宫里丢了一幅八贤王送的字画,林忠邦曾经见过偷字画的是个黑甲人,但很快就被黑甲人打晕了。
后来经过包大娘的解剖,发现秀珠的指甲里有七星海棠的迷药,这个只有皇宫才有,结果到了御药房查记录才知道黑甲人不仅偷字画,还偷了七星海棠。
而且他们还在秀珠的房中找到了丢失的字画,证明秀珠就算不是黑甲人,应该也跟黑甲人有关系。
通过字画和秀珠手心中的三个数字,包拯查到了谁都不敢提及的千波殿,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才知道原来千波殿是个冷宫,关着先皇的嫔妃李妃,而关于李妃的传言有很多,有人说她对先皇不忠,在宫外有别的男人;有人说她是妖怪,生下的孩子是一只狸猫......
传言千奇百怪,那只能跟正主核实了,可当他们去到了千波殿才发现李妃似乎已经是个疯子了,她唯有在听到秀珠死了的消息时有过一瞬间的错愕,但随即又恢复了疯的状态。
包拯找到八贤王想从他口中得知一点关于李妃的事,可当他说到李妃是因为不守妇道才被打入冷宫时,八贤王的态度十分奇怪,他对这样的传言很是愤怒,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他怎么会因此而发脾气呢?
八贤王在听到包拯查到千波殿之后,在结合秀珠留在六子面馆的画,自己稍微捋了一下,聪明的他就猜得七七八八了,大概知道自己为何会成为凶手。
于是,他调包了画,想让包拯他们把疑点放在郭槐身上,还逼利小刀做内鬼随时把包拯他们的查案进度告诉他。
但八贤王千算万算没算到利小刀会自杀,虽然利小刀死之前也试图嫁祸了一把郭槐,可疑点重重让人根本无法信服。
直到包拯和公孙策破解了利小刀自杀之谜,又查到八贤王出入皇宫的记录,这才把视线转移到八贤王的身上。
八贤王一年之中总有几次要去皇宫西苑,但那个地方都已经被废除了,他去的意义在哪呢?于是包拯他们联想到皇宫西苑离千波殿很近,八贤王应该是去探望李妃,他就是李妃在宫外就认识,后来在宫里常常见面的男人,认为秀珠是无意中发现了他们的秘密所以被八贤王杀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包拯也是傻兮兮的,八贤王真要杀秀珠何必多此一举呢?他秘密派个人就好了,我记得第一个案子跟在他身边的奇瑞就是很厉害的高手,杀个人悄无声息易如反掌,还犯得着在众目睽睽下自己动手?
八贤王看他这么呆,也不想这件事再横生枝节了,他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只能牺牲自己,认下这个罪名。
最后,包拯无意中发现六子的镯子和半块黄布,这才解开了所有的秘密,但故事到最后一直也没有再去解释八贤王和李妃的关系。
不过我觉得应该是没有的,那个宫外男人的传言本来就是不实的,不然八贤王早就被灭了,李妃进冷宫的原因只是因为她生下了狸猫被视为妖孽,先皇也有心想查,但当时庞太师和皇后势力很大,庞太师的军队已经入城要逼宫了,先皇只能牺牲李妃,把她关进千波殿,也不再去找李妃所生下的那个孩子,直接立皇后的孩子为太子了。
八贤王是先皇的兄弟,知晓当年的事,他去看李妃应该就是心有不忍,搞不好就是先皇临终前的托付,毕竟李妃相当于是政治的牺牲品,先皇当初应该也是对李妃真心过的。
《少年包青天》中虽然包拯他们破获了很多的案件,但也留下了很多的谜语,一些CP莫名其妙没了下文这些暂且不提,就单单像隐逸村到底是谁暴露出去的,六子究竟是死是活......剧中一直都没有准确的答案,我这两天刷到关于六子的就有很多不同的讨论,那翻龙劫一案中的六子到底死了没呢?
六子是当年被狸猫换太子的主角,本来按照他老爸的规定,先出生的就立为太子,结果他的老妈李妃果然比皇后快一步生娃,但生下的孩子自己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呢,就被皇后派来的大内侍卫崇庆七鹰给带走了。
崇庆七鹰是结拜的七兄弟,他们也不敢违抗皇后和庞太师的命令,可又不忍心就这样杀死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于是就把他放在篮子里用半块黄布包裹着让他在随水漂去,能不能活就看他的命运了。
他们也深知回去复命必定就会被暗杀,所以在接到这个命令时就已经开始布局举家搬迁,完成狸猫换太子的任务后就到隐逸村躲避去了。
六子也真的是命大,顺水飘着就飘到了一个尼姑庵的附近,被尼姑庵的师太抚养长大,后来还在京城开了一家“六子面馆”。
这个面馆可算是展昭的阴影了,因为八贤王的事,包拯一行人从庐州赶到京城,也没时间好好吃饭,跟着他们一起的展昭是又饿又困,查到六子面馆的时候,展昭已经忍不住在桌子上趴着补觉了。
而包拯他们本来是想探究一下死者秀珠为何生前会经常来这面馆吃面,是否在这留有线索,结果就看到不拘小节的六子那可怕的煮面手法,客人吃过的面他把剩下的直接倒锅里,掉进过粪坑的毽子不小心进了锅他也只是大大咧咧地把球拿出来,还当着包拯他们的面说这毽子昨天掉过粪坑,但已经洗干净了......
当年我看的时候都惊呆了,这样的店铺到底是怎么开下去的,居然还有客人愿意去,这样的面吃了不百分百跑厕所啊!
六子把面端上桌时,包拯他们都面面相觑不敢动筷,唯有迷迷糊糊中睡醒的展昭看到有吃的心情大好,劝阻的话都没来得及说出口,他就已经动筷子吃起来了,结果刚入口就直接吐了,表示“这面怎么能吃啊”!
听到顾客投诉,老板当然要上来试试,六子也是不含糊直接拿手当面试菜,然后说“没熟,没关系,没关系,再煮”,接着就把面又倒回了锅里。
反正这个面馆要是搁在现代早就被举报八百回了,皇上最后说他派人打探过六子,说他那煮面的手法完全随兴所致,任意妄为,我觉得这都已经算是委婉的说法了。
不过六子这个人说话倒不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市井小徒,他其实是有一定大智慧的,看事情也很通透,过得随性只是想要自己能够活得洒脱自在,不想去烦恼那么多明天的事,只想好好活在当下,就像他所说的“有一天过一天,生活就是简简单单”。
起初包拯他们根本就不理解为何六子这煮面手法这么诡异生意还不差,秀珠在宫里吃的不说山珍海味,但总比这要好吃多了吧,怎么会愿意在一个这么脏乱的面馆吃面呢?
可当包拯因为案情困扰不开心时,他到六子的面馆与他聊天,他就发现六子短短的几句话里充满了大智慧,来这吃面的人并不是因为面好吃与否,而是在这面馆里有开心的感觉。
后来,包拯终于查明了六子的身份,也破获了这起案子,得知了当年狸猫换太子的真相,这真相一出也意味着六子的性命相当于是悬着了,首先太后庞太师这一波就想直接灭了,八贤王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宁愿自己死的主,六子落他手上即使保住性命估计也是被囚禁一生的命运。
包拯一行人本想带着六子逃命,结果还是被庞太师和八贤王两波人围追堵截,要不是皇上及时赶到,他们就直接团灭了。
皇上得知自己的身份他也很无奈,这压根儿也不是他的错,当年的他也是一个小娃娃,顺理成章的继位登基,勤政的爱国为民ZhuanLan.zhihu.com/p/1955311577097021003哪想到会有这一出呢?毕竟是自己兢兢业业小半辈子的一件事,要这样就把江山拱手让人,换谁都很难做,所以当包拯问他“如果六子有大智慧、大胸襟、爱民如子,皇上会退位让贤吗”?
皇上不发一言,面面相觑,那态度已然很明显了。
最后的结局是包拯到一个小镇教书,而六子拒绝了皇上所要给的大房子和经济上的补偿,只求能够带着李妃一起离开,并保证这个秘密不会有另外的人知道,他也不会再见皇上。
六子和包拯告别时,双方都希望对方能够活得久一些,包拯觉得只要他活着就表明皇宫里还有一丝人情味,但后续的第二部里却再也没有提到过了。
仅仅在第二部的开头,公孙策劝包拯回京破案时说了一句:是不是六子的事,你还放不下。
这就让人不禁怀疑莫非六子已死?皇上没有信守诺言吗?
但我觉得这句话其实只是表达包拯觉得皇宫之事太过复杂,不愿意去有太多的牵扯罢了,如若皇上真的有心杀六子,当初就没必要救他并放他离开,装聋作哑看着庞太师他们一网打尽,把所有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杀了岂不是省事。
所以,六子应该还是活着的!
在《少年包青天》中我最喜欢的角色不是包拯,反倒是公孙策这个永远充满自信的庐州才子让我很是欣赏,不管是泉策还是阳策的演员都演绎出了我心目中翩翩公子的公孙策。
其实论才学包拯是比不过公孙策的,他没有公孙策博学,只是逻辑思维上略胜一筹,公孙策第一部的时候都还几乎不懂医学,可到了第二部靠自学可以凭借医术来救人和抓人了,还懂得了很多验尸的知识。
他跟包拯一样,每一部都是有感情线的,只可惜到最后都没有成。
第一部的时候是跟从包拯移情到他的庞飞燕。
说实话,我以前看剧时是不太喜欢庞飞燕这个叽叽喳喳的角色,就觉得她好吵,凌楚楚看着还沉稳舒服一些。
只是后来再重温才发觉庞飞燕其实性格很好,她表面大大咧咧,但内心也是很细腻的,破案分析时她脑子转得也很快,而且遇到危险她也不是一个只会躲在身后的人,像戚老爹的飞刀飞向公孙策时,她是第一时间就上去挡刀了。
她很傲娇,因为是庞太师之女,所以很多围在她身边的人对她都是夸赞的,她之所以一开始喜欢上包拯就是被他骂了一顿,虽然那时候的包拯也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但她却很清楚谁对她是假恭维,谁是把她当成真朋友。
后来她也是很大方的表示自己是要嫁给包拯的,丝毫不会扭捏不好意思。
是后来在相国寺查案时,她开始对总是对她出言不逊的冤家公孙策有了一丢丢的好感,在寺庙中两人在迷失森林待了一晚上,还谈心了。
在来燕镇的相处中更是让庞飞燕认清了自己的内心,她对公孙策不再是普通朋友那么简单,第一部的最后是公孙策和包拯展昭策马奔腾,飞燕楚楚紧随其后,飞燕大喊让他去提亲,公孙策表示等他考上状元再说吧!
结果到了第二部,凌楚楚至少还被提及,包拯表示跟她只是兄妹之情,但庞飞燕却连名字都没有拥有。
公孙策的官配变成了和他指腹为婚的女子陆湘湘,也是个富家女,虽不像庞飞燕那般势力大,可父亲是富甲一方的大米商,按照剧中的说法几乎就算是垄断了一样。
陆湘湘起初也并不满意这门婚事,都未曾谋面就要托付终生,她可不愿意,但后来无意中碰到了公孙策,却发现此人长相不错,也有胆识。
在她的测试下,更是发现这个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品也很好,她瞬间就没有了纠结,开启了倒追模式。
奈何公孙策油盐不进,再加上他患了眼疾,就更加不想拖累别人了,在燕不归森林时虽然他也有和陆湘湘独处一晚,但我感觉还是跟庞飞燕的时候更为有感觉一些。
后来公孙策的眼睛在陆湘湘的努力下治愈了,在侦破卢有涯的案子后他就带着陆湘湘回庐州探亲了,这样说来两人应该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了嘛!
可谁知道剧末公孙策又跟着包拯浪迹天涯去了,根本没带陆湘湘,而到了第三部公孙策当了官,陆湘湘却查无此人了。
第三部庞太师、庞统都出现了,也没有提到过庞飞燕,公孙策又在双喜镇认识了木兰,这是第三部里我最喜欢的一段了。
木兰是个哑巴,她在双喜镇的一家妓院做打杂的,恰逢公孙策出差去和大辽谈判,辽国使者就选择了在这家妓院谈,还让他意外找回了失忆的包拯一起破案。
在这期间他心仪于木兰,这是三部里他第一回主动追女孩,他认真地跟木兰告白,表示要带她回去。
结果谁也没想到木兰是个男的,他是为了要复仇才留在这,所有的人都是他杀的,他要为父母和彩蝶报仇,案子破了之后他也自杀了,这也成了第三部里包拯和展昭时不时拿来嘲笑公孙策的梗。
后来公孙策遇到了杨蓉演的小风筝,因为第三部着实不是我爱看的类型,所以我到现在也还是没有追完,只知道小风筝是他的官配,她的太爷爷曾为她算过命,倘若她遇到能抽出三支咸卦的人便是她的真命天子,而公孙策随意就抽出了两支闲卦。
她因为自身的原因既希望对方是,又害怕对方是,而她不知道的是,不管是与不是,她的心里都已经有了公孙策的存在。
我本以为他们俩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跳到最后一集发现也还是留了白,小风筝为了救大宋去大辽跟耶律文才待了半年,包拯破解了天芒的秘密后又跳崖回到双喜镇当傻大包,公孙策则当起了老师,剧末小风筝是说要回大宋,但跟公孙策是否有后续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感觉第三部的结尾相比于前两部的浪迹天涯,我可能更喜欢浪迹天涯吧,至少黑推理、俊博学、光头打不死三个人始终还是在一起的,而不是像第三部这样分隔异地。
在《少年包青天》中唯一没被换过的主角团就是展昭了,从相国寺的戒色大师到还俗后的少侠展昭,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两件事,一是在破庙中被吓到尿裤子,二就是那两段无疾而终的感情。
被吓到尿裤子主要就是我们的戒色大师虽然从小在相国寺长大,武艺高强,但胆子就小一丢丢啦!他不怕坏人也不怕辛苦,但要是你跟他说有鬼啥的,他就会吓得动也不敢动,在第一部的时候那几个哥哥姐姐就老是拿这件事来糊弄我们小展昭。
偏偏小展昭胆小嘴还硬,不愿意让别人看出他的害怕,所以总是美其名曰:我是怕你们害怕。结果在跟着包拯去京城考试的路上,因为要避雨不得不在破庙借宿时,他晚上起来上厕所就被一道闪电吓得尿裤子,每次看到这一段我真的都要笑死了。
到了第二部的时候,戒色大师长大了几岁,虽然还是个小光头,但也是给他安排了一段比较隐晦的感情线,而且起点还不低,对方是个小公主,是哈维拉族族长的女儿。
展昭本来是想趁着包拯和公孙策不在回相国寺玩一通的,结果在路上遇到一身男孩子装扮且受伤昏迷的芳芳,他没有多想就把这位小兄弟带到附近的破屋休息,还帮其清理了伤口。
谁曾想这小兄弟醒过来后不仅没有感激,反倒凶巴巴的把展昭说了一通,一言不合走到屋外还想偷展昭的马,奈何马术不高,直接就被马甩了下来。
要说理不直气也壮,芳芳小兄弟属第一啊!
不过戒色大师也是傻乎乎的,人家芳芳一开始也没想隐瞒性别,说名字也是直接说自己叫“芳芳”,是他会错意以为是“方方”,而且这声音这模样一看就是女扮男装嘛,真是白走江湖这么多年了。
知道对方误会了,芳芳也就顺水推舟故意不表明性别,她不知道展昭的身份好坏,只能将自己的经历简化,表示自己是商人的孩子,跟仆人去探望自己的外婆,结果在客栈遭遇了劫杀,她的仆人全都死了,她是拼了命才逃出来的。
她知道展昭肯定会些武功,所以希望他能够保护她,本是希望展昭能陪她去找乔穆峰和乔珠峰两兄妹的,但展昭执意要先报官,可衙差去到客栈店小二却表示展昭他们两个人说谎,昨晚压根儿就没有事情发生。
被骗了一通的展昭很郁闷,刚巧又有两个人过来说是芳芳的父母,而且说芳芳平日里就爱说谎,展昭为了尽责仅跟踪到两个人的落脚点就离开了。
这跟着包拯他们多了也是有好处的,吃饭时展昭无意中听到店家说店小二把门装反了,突然就反应过来芳芳并未说谎,然后就赶忙来了一出英雄救美。
之后,展昭就陪着芳芳一起去找一线天,经历了真真假假,直到在一次打斗中他为了救芳芳扑倒她,有个叫泰雅的过来喊芳芳小姐,挨了一巴掌的展昭这才终于知道芳芳是个女孩子。
在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保护中,展昭也对芳芳有了思念,而他也成了芳芳最为信任的人。
到最后芳芳成功拿到神石完成了使命,她也必须回哈维拉族解救她的父亲,两个人依依不舍的说了再见,一群人看着展昭舍不得芳芳离去的样子,集体大喊展昭的法号“戒色”,真是太好玩了。
展昭和芳芳这一段因为年纪尚小且展昭并未还俗,所以拍得相对隐晦,到了第三部和小狸这一段就真的有恋爱的感觉了。
他跟着包拯和公孙策奉命到迦叶寺去破解三大神器的秘密,结果不出意外又有人挂了,而且案件似乎跟三大神器有关。
他们几个人在探讨谁的嫌疑最大时,展昭先提出的就是夫人身边的小丫头,可包拯他们不以为意,还打趣了一番。
结果后来发现这个小丫头在秘密监视着他们,还偷走了证物,所以他们就派展昭去反监视。
这小狸其实是个忍者,不过学艺不精,此次也是她第一次跟着师父出来完成任务,她被展昭追得没办法就使出了火遁术,但没ZhuanLan.zhihu.com/p/1955317117579666116想到火烧到了自己的屁股,展昭为了灭火只能用手拍打她屁股。火灭后小狸发现自己似乎被占了便宜,反手就是一巴掌,跟当初的芳芳一样。
先是遇火,后又掉到水里,展昭看她昏迷还来了个人工呼吸,结果小狸把他当成了色鬼又是一巴掌,还是公孙策待遇好,给庞飞燕人工呼吸时就没挨巴掌。
学艺不精只能束手就擒,小狸本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小女孩,中文又差,三下两下就被包拯和公孙策成功套话。
在小狸这拿不到有用的线索,他们也不会为难她,就让她回去复命了,她的师父听小狸说完就让她干脆跟着包拯一行人,大大方方看他们查到什么再向他禀告。
于是,小狸就顺理成章地跟着包拯他们一起探案了,几个大人自然都能明白展昭的小心思。
而小狸在跟展昭的相处过程中,也慢慢察觉出他的确是个好人,展昭还送给小狸一个摇鼓,说如果她遇到麻烦,只要摇一摇这个小鼓他就会出现帮她。
这让我不禁想到《下一站幸福》里任光晞对梁慕橙说的那句:以后如果你遇到了什么危险,你不用叫破喉咙,你只要叫任光晞,我就会出现救你。
两个人也像小情侣一般聊天,依靠着,承诺着,展昭话里话外其实都在暗暗表明心迹。
但他也没有办法,小狸注定要回东瀛,而他必须跟着包拯留在大宋,最后一晚看流星的时候,他以为小狸会许愿两人还有机会再见面,但结果小狸只是许愿他好,这大概就是真的纯爱,只要你好,身边的人是不是我也没关系。
离开之时,小狸用东瀛话对展昭说了句“我爱你”,也不知道展昭是否听懂了,总之两人就这样彻底分开了,又是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
发布于:河南省
